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也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此届大赛首次采取全程线上视频展示结合线下专家评审的形式举行。大赛评委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等22名专家组成。
据介绍,此届参赛选手来自社会各领域,既有科普场馆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解放军、消防员、武警官兵、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年龄跨度从“00后”到“60后”,涵盖多龄段、多层次、多领域。
航空母舰电磁弹射到底有多强?量子通信是怎么运作的?隐身飞机如何做到隐身?人脑和电脑如何连接?……每位参赛选手要在短短4分钟内,让公众明白这些深奥科学原理。他们的讲解的内容有“天问一号”的秘密、“抗疫神器”的诞生、太空中的卫星互联网、消防员的超级防护服、青海的藏狐、宁夏的草、韶关的稻子、月球的土、肠道里的细菌、皮肤上的黑客……一个个有趣的讲解,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为了把科学讲得生动、有趣和好玩,选手们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实验、表演、动画视频、音乐和PPT等最直观的形式,把最前沿的科技,或是看似寻常却蕴含了重要科学原理的事物条分缕析、讲解透彻,让普通人也能喜欢听、听得懂,充分领略和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蓬勃力量。
最后,10名选手赢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此外,还有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并评出“最具人气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形象奖”共14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