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美国生鲜电商 Weee!本周完成4.25亿美元E轮融资,领投方软银愿景基金,跟投方为Greyhound Capital,以及国内投资机构XVC在内的老股东,投后估值达到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
瞄准目标客户,Weee!逐步闯进美国市场
谈及创业初衷,创始人Larry表示,在美国,少数族裔的需求一直没有被完全满足,例如当地的华人超市无法为华裔提供多样的商品选择。Weee!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以生鲜电商形式为这部分用户提供服务。
Weee!创立于2015年,瞄准美国少数族裔市场(亚裔、西班牙裔),前期采用社区团购模式。成立之初,Weee!看到微信普及后华人自发拼团的习惯,于是精选供应商货品,由供应商发货,用户在团长处自提货品,配送时效为T+N,完成了从0到1的迅速拓展。
2017年,Weee!转换成自营生鲜电商模式,大仓供货,兼职司机配合送货,配送时效最快为T+1,并重新搭建了一套供应链、物流和仓储体系。在生鲜电商渗透率不足10%的美国,自营模式容易集中获客,产生规模化效应。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Weee!已覆盖全美20个城市,用户获得了150%的增长,完成数千万份订单。
Weee!之所以改变原有模式,是因为美国人口分布并不密集,用户去团长家自提货物十分不便利。据了解,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区域扩张、少数族裔用户增长、品类扩张,以及科技投入等方面。此外,软银投资顾问公司执行合伙人 Lydia Jett将加入 Weee! 的董事会。
区域扩张方面,Weee!的下一个目标是覆盖全美30个城市。少数族裔用户增长方面,Weee!正继续瞄准亚裔和西班牙裔,甚至西班牙裔中的细分市场,如古巴裔等。据创始人Larry Liu透露,如今美国的少数族裔人口高达9000万,占总人口比重的30%,未来还将保持每年3-5%的增长。这意味着Weee!所切入的少数族裔生鲜电商市场是一个增量市场,而这些用户2021年在美一年食品消费高达3600亿美金,到2023年将会达到4700亿美金。
品类扩张方面,Weee!将在生鲜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干货的比重,如零售、美妆、家居等,以满足少数族裔的需求。此外,Weee!也通过收购的方式,开始在美国推出餐饮配送服务。目前,这些新品类的增长迅猛。
科技投入方面,Weee!计划深化供应链,推出更多自有品牌,并提升供应链效率、增加仓储面积。此外,不断迭代算法推荐机制,能够更精准地获知用户的需求。
目前,全美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在10%左右,其中2022年1月份,市场容量为60亿美元,自提和外卖市场各占50%。在海外,生鲜电商玩家的主流打法是“时效”。大公司在全美纷纷推出“即配业务”(fast delivery)和“当日达”。其中即配业务以“10分钟”“15分钟”“小时达”为主,效仿国内的前置仓模式,提供非刚需产品如零食等。
为控制成本、提升司机的配送效率,Weee!提供“次日达”服务,一小时可以实现多个订单配送。在投放上,Weee!将根据不同渠道来获客,例如亚裔习惯使用微信,日裔倾向于line,而Facebook、Tik Tok、ins等用户则更为多元。
三位交大校友在美国创造一只独角兽
有意思的是,Weee!身上带着浓厚的中国烙印——三位创始人都是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分别是Larry Liu、谢祖铭和王炯。早年毕业后,Larry接到了英特尔的offer,谢祖铭到复旦读硕士,王炯则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读博,再之后他们两人分别成为华为和飞利浦的工程师。
2015年,微信席卷美国华人圈,彼时国内团购微信群兴起,这一股风潮也传到了美国华人圈,经常有当地华人求购活海鲜、羊肉、手工包子、饺子等,被美国主流市场忽视的需求。Larry和另外两位交大同学把握机遇,从国内社交电商大潮受到启发成立了Weee!,创办了华人自己线上生鲜超市。
2015年,Weee!成立。早期,Weee!采用的是华人团购的模式,发掘当地有影响力的“团长”,而Weee!在某种程度上担任了供货商角色,将联络到的供货商货源送到团长家,再让会员去团长家取货,配送时效为T+N。
但问题很快来了:要在用户住址太分散,运费高,物流成本也高的湾区,将蔬菜生鲜和餐馆菜隔日送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7年,Weee!开始转换成自营生鲜电商模式,大仓供货,兼职司机配合送货,配送时效最快为T+1,并重新搭建了一套供应链、物流和仓储体系。
自成立以来,Weee!已经完成8轮融资,资方覆盖国内外知名机构。2015年6月,Weee!完成15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有众麟资本等,次年8月,Weee!又完成760万美元的A轮融资,背后机构有Goodwater Capital、丰元资本等。
2019年3月,Weee!完成千万级美元的A+轮融资,Goodwater Capital、iFly、vc、微光创投、Silicon Valley Bank等;2020年3月底,Weee!宣布连续完成了B及B+轮总额近5000万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著名投资机构XVC和VMG领投,Goodwater,Lightspeed Ventures和Silicon Valley Bank跟投,iFly继续加持。5个月后,Weee!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著名投资机构DST Global领投。
2021年3月,Weee!又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老股东DST Global领投,新投资方Blackstone Growth,Tiger Global和Arena Holdings跟投,XVC继续跟投。值得注意的是,此时Weee!的融资高达28亿美元。如今,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Weee!估值已经达到了人民币260亿元。
“生鲜杂货电商在全球主流市场都是巨大的赛道”,XVC合伙人胡博予曾如此感叹。不同于中国生鲜电商日趋成熟完善,软银执行合伙人Lydia Jett表示:“目前美国的少数族裔零售和食品市场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疫情引发线上买菜浪潮,生鲜电商开始爆发
透过Weee!这个案例,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趋势——中国消费互联网大举出海,跑出一个个中国基因的独角兽。
2021年11月中旬,美国生鲜电商配送平台GrubMarket完成2亿美金E轮融资,估值超过12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由BlackRock领投,Gaingels、Pegasus Tech Ventures、Japan Post Capital在内的共14个机构参与了本轮融资。在此之前,GrubMarket也不乏GGV纪源资本、上汽集团、复星集团、天使投资人王刚等中国投资方的身影。
GrubMarket的投资方凯尔特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曾表示,在寻找标的时,他尤为关注华人及中国模式出海的项目,往往能寻找到增长势头强劲的投资标的。除GrubMarket之外,他们还投了北美中央厨房及外送平台盐语、北美版的“美味不用等”Snappy等。
在美国,生鲜电商是一门新生意。据Statista数据显示,美国生鲜电商市场从2015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80亿美元,市场占比也从3%左右上升到了10%,预计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几年,国内生鲜平台竞争残酷,一只只独角兽大举撒钱补贴,完成了“用户教育”。但在美国,直到2020年北美疫情爆发后,许多美国居民才第一次尝试线上买菜,这使得生鲜电商在美国的总销售额在当年经历了54%左右的涨幅。
与此同时,亚马逊公司旗下的亚马逊生鲜,以及沃尔玛旗下的沃尔玛生鲜超市大举发力,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丰富的推广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夺得头筹,成为中国版的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
然而,这一被疫情带火的赛道能够持续吗?我们把目光拉回国内,生鲜平台倒闭屡见不鲜,而成功IPO的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股价惨淡。正如京东副总裁、京东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曾坦言,生鲜创业这一门生意,在物流和支付渠道相对匮乏的美国无疑更加艰辛。
对比国内生鲜产业,独角兽如何拓宽海外市场
生鲜产业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体量,是国民基础消费品产业,近年来增长态势稳定。果蔬、肉禽蛋等生鲜品类具有高频、刚需的消费特性,目前我国生鲜食品的购买频次约为每周三次,高于全球的2.5次,是国民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达到4.98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5-2021年CAGR为4.6%,呈稳步增长态势。
目前,国内市场上随着线上生鲜电商出现“裁员倒闭潮”,“盒马鲜生”“京东7fresh”“超级物种”等新零售物种诞生,线下生鲜再次引发关注。生鲜零售行业以农贸市场与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渠道格局逐渐被打破,具有较强便利性的社区生鲜业态开始成为前两者的有效补充,不同背景的各方纷纷入局。目前生鲜零售行业的发展模式主要由个体经营、实体商超、上游企业、区域连锁、线上电商等布局形成。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提高,预计未来生鲜零售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菜市场是最大的生鲜零售渠道,2020年中国菜市场生鲜零售占整体生鲜零售的56.0%。
反观海外市场,带着中国烙印的新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
2017年,在世界的另一头,英国诺丁汉上线了“海外版饿了么”——熊猫外卖(Hungry Panda)。在疫情风口下,有着外卖基因的华人用户减少,而熊猫外卖在各国业务营收增长量却达到了280%至400%,成为海外中餐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并拿下多家海外投资机构超9000万美元的融资。
两年后,云集前员工林子在北美开始会员制社交电商的尝试,“北美版会员电商”OSCART成立。成立半年多,OSCART用户留存率高达70%,人均月消费也达400美元,并在初期就获得了高榕资本和经纬中国的千万美元级天使投资。
2021年,印度创投圈最热项目“印度版美团”Zomato成功实现在本土IPO,上市当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65%,市值达到132亿美元。成立至今,Zomato先后获得蚂蚁集团、老虎环球基金、Temasek淡马锡、Kora Capital等一众资本加持,借用中国已经跑通的模式,印度新一代企业家的影响力和财富的实现了飞速跃升。
同样在2021年,东南亚超级独角兽Grab成功登上纳斯达克,市值345亿美元,一举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SPAC合并交易。Grab打造了一个专属东南亚的超极APP,自成立以来,Grab已获得软银、Uber、滴滴、丰田、老虎环球基金、GGV纪源资本、高瓴、Coatue等数十家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这个融合了“滴滴+美团+支付宝”的APP,造就了一个东南亚创投传奇。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峰将这一类可以在海外成长起来的模式称之为具有“普适性”的商业模式,他对投资界表示:“中国某些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可以搬到海外去的,比如在中国已经成功的外卖、生鲜等项目。”
他认为,这些产品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普适价值,这与文化、种族没有太大关系,反而可以在另一个不同的文化空间里得到发展。借鉴中国已经发展完善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再加以当地本土化创新,大大提升了创业成功的概率,这便是“Copy from China”。
国内某头部VC机构已经专门设置了投资团队,重点关注“Copy from China”的项目。这是属于中国VC们的一个黄金领域——毕竟亲历了中国模式创新时代,国内投资人能够更早发掘项目,也能够提前预知企业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在风险。
事实上,“Copy from China”模式已经在多个海外市场得到验证,背后簇拥着众多来自中国的投资人。
Weee!的成功并非偶然,眼下中国消费互联网大举出海——印度版小红书、印度版美团、东南亚版喜茶、奈雪、英国版饿了么.....那些已经在中国被验证的模式创新项目,正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缔造一只只我们似曾相识的独角兽。
23